中国共产党大事记——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8月)
年初:八路军、新四军不断扩大根据地
春,八路军、新四军继续进行对日攻势作战,人民抗日力量也在不断发展。这时,全国已有18个解放区,即陕甘宁区、晋察冀区、晋冀豫区、冀鲁豫区、山东区、晋绥区、苏北区、苏中区、苏浙皖区、浙东区、淮北区、淮南区、皖江区、河南区、鄂豫皖区、湘鄂区、东江区、琼崖区。解放区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余万,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上升到91万,民兵220万。
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会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了121万党员。毛泽东主持这次大会,他在开幕词中指出,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斗争,党的任务是要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在大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关于形势和思想政治问题的报告、关于讨论政治报告的结论和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大会系统地总结党24年来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深刻地论述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出党的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深刻地论述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山召开
4月25日-6月26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6月26日,通过联合国宪章。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并在宪章上签字。
5月: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军发起夏季攻势
从5月开始,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摧毁日、伪据点,解放了一些县城和集镇,打通了许多解放区的联系,基本上把敌人逼退到铁路沿线和一些主要公路线,为转入全面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8月:各方对日最后一击
7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9日,苏联军队进入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发布受降及对日展开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命令华北、华中和华南各解放区的人民军队,迅速前进,收缴敌伪武器,接受日军投降,并命令在冀热辽边区的人民军队迅速深入东北。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东北、平津、归绥、太原、平汉、陇海、济南、胶东、津浦、沪宁、运河、广九各前线向日伪军陆续开展了全面反攻。
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的“密苏里”号巡洋舰上,举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胜利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年来在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从此结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复杂斗争并付出极大代价获得的。据估计,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在八年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共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缴获各种枪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多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伤亡指战员60余万人,敌后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经过八年抗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解放区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亿,人民军队的主力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20余万人,共产党员发展到120余万人。这就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
8月:国共谈判
8月25日,共中央政治局鉴于形势的发展,紧急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立即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同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要求国民党政府“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的联合政府”,以避免内战,奠定今后和平建设的基础。26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美国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从延安飞抵重庆。毛泽东等到达重庆,受到各阶层人民的热烈欢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9月:上党战役
9月10日-10月12日,晋冀鲁豫军区集中主力及地方部队三万一千人,在民兵五万人的配合和解放区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向侵入上党地区的国民党军阎锡山部展开自卫反击,夺回屯留、壶关、长子、潞城、长治等城,歼灭阎锡山部主力十三个师三万五千余人。
9月:进军东北
9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彭真为书记。19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我党我军在全国的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主要任务是打击和阻止国民党军北进,继续大力消灭日伪军,完全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发展和控制东北。同时,还决定华中局北移山东,和山东分局组成华东局。从这时起,陆续派遣十名中央委员(其中四名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名候补中央委员,以及两万名干部、十一万部队挺进东北。
10月:《双十协定》签订
10月01日,经过43天的谈判,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在《会谈纪要》中,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实现政治民主化;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最重要的一项,是双方确定将召集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但国民党拒不承认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和中共所领导的军队,这两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0月:邯郸战役
10月24日-11月2日,晋冀鲁豫军区主力在邯郸地区歼灭沿平汉路北犯的国民党军第三十军、四十军的大部,共三万余人。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率部近万人,在邯郸以南马头镇起义。邯郸(平汉)战役连同同蒲、绥远、津浦战役共歼国民党军十万余人,沉重地打击了蒋介石沿四条铁路线部署内战的阴谋,掩护了人民军队在东北的战略展开。
12月:“一二·一惨案”
11月25日,昆明学生六千多人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遭国民党军警骚扰破坏,各校学生于次日起联合罢课.12月1日,昆明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特务,武装镇压并屠杀殴打罢课师生,死四人,伤数十人。“一二·一惨案”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一个月之久,得到全国各地的巨大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