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大事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
4月:朱毛会师
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6月18日-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共有142人,代表党员13万余人。瞿秋白、周恩来在大会上作主要报告。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大会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的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并批判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特别是盲动错误。
大会选举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会后,在六届一中全会上选举了中央政治局,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等七人为委员,关向应、李立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等七人为候补委员。全会还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等五人为委员,李立三、徐锡根、杨殷等三人为候补委员,向忠发被推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常委主席。
10月: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确立
10月5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的决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这个决议的一部分)。这个决议进一步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28年底,全国各地先后发动了一百余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有的取得了胜利,许多则因敌人的残酷镇压或准备不足而失败,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敌人,扩大了革命影响,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初步基础。
12月:公布《井冈山土地法》
12月,湘赣边界特委公布了毛泽东总结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经验制定的《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