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们的老师和高中的岁月
我们聚首自一九八三
不觉已近四十个寒暑
那时同学们个个青葱年少
老师们俱是春风如沐
风度翩翩
豪情满怀
正当华年
不能忘
课间嬉闹
操场狂欢
支脉河戏水
打饭分菜刷铁碗
印象最深的还是
赵老师晚自习前从不超点的“晚点”
谆谆教诲
殷殷期盼
一点一点的倾心浇灌
每位老师的付出
都是精彩的华篇
清新如昨
不曾走远
不能忘
和个子还未长成的同学们一般高的顾新春老师
迎接我们入学,按部就班
虽然有时甚至驾驭不了调皮捣蛋的同学的玩闹
却也把一众孩子交到在外学习的赵老师手边
不能忘
风度担当的王家堂老师
用那纯正的不行的普通话
把我们带进了朱自清们的清新世界
静逸的荷塘
沁人心脾的梅雨潭
暖洋洋的荷花淀
可爱温柔的藕断丝连
这些作家历经沧桑磨难
不能忘
和蔼可亲的盖学忠老师
永带微笑
用极其简单的勾勾线线
把我们带入立体的科学世界
那时的他虽然年纪轻轻
却已是学校团委副书记和教务处的副主任
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老成持重
什么才是低调
什么才是真正的好领导
不能忘
腼腆含蓄的李在功老师
把本就高度抽象的代数演绎的更加深奥
教育了我、我的夫人
直到我们的孩子
成为我们全家两代人的老师
最厉害的是把我们的美华同学变成了师娘
不能忘
洒脱不羁的柴秀峰老师
豪迈的粉笔
直把黑板当成案头的宣纸
寥寥数笔就勾勒出虎啸龙腾
一开场就抛出的问题萦绕在我们的头顶
久不得解
原来哲学的问题从来都是交给时间来处理
童年的歌谣也是从柴老师的录音机里响起
不能忘
文质彬彬的王英林老师
眼镜片后面蕴藏着无尽的智慧
好多学生说
听王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
肯定也有不少同学可能有一种跟不上趟的迷茫
王老师沉浸在美丽的数学世界里
与其说在讲课
不如说是一种陶醉
数学把人分成两类
估计这是谁也解决不了的难题
不能忘
我们敬爱的王玉兰老师
言谈举止中蕴含着母爱的温柔和宽容
不厌其烦的叙说着各种语句时态
这么多年我们的英语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忘不掉的是王老师不变的美丽面庞
每次同学聚会赵老师都嘱咐叫上你们的王老师
每次聚会王老师都要夸赞我们团结优秀的四班
不能忘
慈祥可亲的黄秀显老师
把一门所谓小科教授得清清楚楚
位列科学
把那时常被调侃的生理课讲授的正常自然
黄老师对我们的四班印象深刻
黄老师的记忆力也是超凡
毕业以后好多年我在大街上碰到黄老师
黄老师欢乐热情
还给我说刚刚看到一位学生
是你们的同班
不能忘
外貌像极了老农民的王泗海老师
永远的农村老大爷的装束
永远的香烟为伴
高三接手我们的化学教学
足见学校高度重视我们的四班
由于我的化学成绩一般
我学生生涯唯一的小灶在王老师这里开办
毕业以后的十五年聚会
王老师如约前来
这时更像一位学识渊博的慈祥长者
尽管还是原来的打扮
不能忘
教授历史的田老师
像极了单口的相声演员
不苟言笑,妙语连篇
成吉思汗,提刀跨箭
纵马广袤无垠的大草原
尼罗河,金字塔
玛雅的文明,辉煌的雅典
两河文明,空中花园
玻利瓦尔,圣马丁
汉谟拉比法典
不能忘
赳赳英武的荊立清老师
够得上气质高扬的山东硬汉
曾经是山东人的骄傲乡音不改
“你这样不熊”的青岛话特别好玩
短跑是荆老师的拿手本领
国家运动员的称号好像因此获得
有几次校运会上
我们班短跑的成绩可圈可点
这里边想必有荆老师的贡献
不能忘
课下永远如玩童的闫树勇老师
当年的闫老师
有着白皙的皮肤
顽皮的笑妍
一如我们的孩子们的模样
玩着各种的好玩
但是一旦进入课堂
立即换成睿智严肃的容颜
用他傲骄的本科学识把同学们带入看不见的摩尔庄园
太惋惜了
闫老师英年早逝
我去殡仪馆送别
却只是在告别厅外盘转
不敢看他最后的模样
只为永远留住闫老师招牌的童颜
四十年时间不算短
在老师们身边的的往事一件一件
一时半会儿几句话怎么能说完
很感慨
同学们都已年过半百
许多人早就华发已生
看看现在我们好几位老师
比同学们都年轻
还是气势如虹
还是当年的容颜
有机会和老师们一起
不变的慈祥
不变的睿智
不变的温暖
老师就是老师
信然!
作者简介:
初跃峰 男,1967年12月生,博兴县锦秋街道孟桥村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级科技咨询师。1983年8月至1986年7月在博兴一中高中24级4班就读。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在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读本科。1990年7月至1993年9月2014年在博兴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工作,先后担任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等职。曾于2001年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读研挂职。2005年9月至2014年4月挂职山东渤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发展总监兼技术中心副主任。2014年至2018年在山东渤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发展总监兼技术中心副主任。2019年后任山东永正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兼任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清洁生产专家、山东省标准化专家、山东省科技咨询协会正高级科技咨询师、上海市质量科学研究院注册碳管理师。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本科课程教师,在河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他是山东省和全国先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先进典型,多次受到农业部表彰。先后申请专利90余项,构建起企业的知识产权体系,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参与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标准制定等,多项技术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教育部商业部等多项重要奖励。主持山东省首批工业循环经济标准化项目和全国工作循环经济标准化项目并通过验收,研究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建材化利用。创建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创新平台20多个,创新联盟近10个,积极参与到国家倡导的创新研发的洪流中,为企业行业和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