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大事记——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
3月:洛阳战役
3月8日-14日,陈谢部队和陈粟大军一部攻克秦晋豫要冲洛阳,歼敌一万九千余人。为再求歼敌有生力量,18日又主动撤出,4月5日再克洛阳。洛阳战役的胜利,形成了中原三军会合,共同歼敌。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南进以来,转战江淮河汉之间,形成“品”字形的态势,进而完成面的占领,建立了强大的中原解放区,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4月:毛泽东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4月1日,毛泽东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村晋绥干部会议上讲话,总结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的经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党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月:收复延安
4月21日,西北野战军收复被敌人侵占了一年又一个月零三天的延安。
5月:临浮战役
5月17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经过72天的争夺,,攻克晋南重镇临汾,晋冀鲁豫与晋绥两个解放区联成一片。敌人孤立据点临汾的解放,为进军晋中消灭山西阎锡山部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6月:豫东战役
6月17日-7月6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进行了豫东战役(包括开封战役和睢杞战役)。这是一次包括攻坚战和运动战在内的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大兵团作战,一度攻克河南省会开封,歼敌数量由过去一次战役歼灭一个整编师(军)增加到两个整编师以上的集团,计九万三千余人。这是全国军事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开始。
9月:中共中央召开“九月会议”
9月8日-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会议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提出了建军五百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伟大战略任务。为此,要求军队向前进,作战方式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重申和完善城南庄会议的战略计划,要求各战略区在战争第三年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即人民解放军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求歼国民党军的重兵集团。为此,必须一方面,将战争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大量地从国民党方面和国民党区域去取给;另一方面,必须用一切努力恢复和发展老解放区的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
9月:济南战役
9月16日-24日,华东野战军执行中央军委关于“攻济打援”的指示,进行济南战役,以参战总兵力的百分之四十四约十四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百分五十六约十八万人组成打援集团,经过八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在徐州之敌尚未来得及北援的情况下,全歼守敌十万四千余人(包括起义一个军两万人),津浦线上的最大城市山东省省会济南宣告解放。攻克济南的重大胜利,开创了我军夺取敌坚固设防和十万重兵据守大城市的先例,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9月:辽沈战役发起
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东北野战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南下抵北宁线作战,插到敌人从东北通往华北的走廊去切断敌人的咽喉。敌人动用海空军来配合固守锦州,空军先后出动飞机1069架次,海军出动大批舰只从华北运送增援部队到葫芦岛。
至10月1日,东北野战军次第攻占绥中、兴城、义县,威逼锦州。10月3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攻锦打援上的犹豫动摇,并一再阐明攻锦的战略意义:“即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10月10日-15日,东北野战军,在塔山地区浴血奋战六昼夜,成功地阻击住从葫芦岛援锦的敌军“东进兵团”。14日至15日,东北野战军主力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攻克锦州,把蒋介石在东北沟通华北的咽喉一举切断。17日,被长久围困的长春守敌一个军宣告起义;19日和21日,长春守军一个军和郑洞国率领的第一兵团部向人民解放军投诚。长春解放。10月21日,从沈阳出动一直迟疑逡巡的敌军“西进兵团”即廖耀湘兵团由彰武南下,我军攻锦主力迅即回师,其他各路也作向心合击,约五十万大军于26日将廖兵团合围在黑山、大虎山的约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经两日一夜激战,敌军嫡系精锐廖兵团十万余人全部被歼,其中包括敌人自诩为“五大主力”中的两支主力新一军和新六军,生俘国民党军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
11月2日,东北野战军乘胜直下沈阳、营口,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9日,锦西、葫芦岛之敌从海上逃跑,东北全境解放。在辽沈战役中,我军以69000余人的伤亡,歼敌1个总部、1个边区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整师又16个团(内1个军起义、1个兵团部并1个军投诚),共47万余人。
11月:淮海战役发起
11月6日,华东与中原两大野战军进行的淮海战役开始。9日,中央军委依据辽沈决战大获全胜和中原战场的变化及徐州之敌撤守未定的情况,决定扩大原定的作战规模,改求歼刘峙、杜聿明集团一部为求歼其主力或全部于长江以北。这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内进行的战役。11月8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三万三千余人在台儿庄、枣庄地区起义,使徐州东北门户洞开,大大有利于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11月16日,中原野战军攻占战略要点宿县,切断了敌军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同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同志组成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个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11月22日,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以东碾庄圩地区,全歼敌军右翼劲旅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全歼敌军嫡系精锐黄维兵团。同时,华东野战军歼灭徐州逃敌孙元良兵团,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结束。
1949年1月10日,全部歼灭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结束。在淮海战役中,敌人投入总兵力达80万人,我军投入总兵力为60万人,我军以13万人的伤亡,歼敌1个总部的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内四个半师起义),共55.5万人,其中包括敌人自诩为“五大主力”的第五军和第十八军。至此,蒋介石军队的主力精锐师团丧失殆尽。人民解放军直出长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汉口已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11月:平津战役发起
11月29日,平津战役发起。根据中央军委“隔而不围”和“围而不打”的方针,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向平绥路东段发动进攻,包围张家口、新保安,切断敌人西逃的通路;东北野战军主力插向平、津之间和津、塘之间,包围北平、天津、塘沽,切断敌人海运南逃的通路;至12月20日,我军完成对敌人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22日,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在新保安歼敌傅作义部王牌第三十五军军部并两个师。24日,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并东北野战军一部全歼张家口逃敌一个军部、五个师和二个骑兵旅,并解放张家口。
1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党的平津前线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夺取平津和尔后一个时期内(大约三个月)管理平、津、唐及其附近区域的一切工作。1月14日-15日,东北野战军,经29个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3万人,解放天津。16日,塘沽守敌从海上逃跑。天津解放后,我以九十万大军兵临北平城下。在解放军的重兵威慑和政治争取下,在北平地下党和爱国民主人士的有力促进下,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于1月下旬率部接受和平改编,并于1月22日-31日陆续开出城外听候改编。1月31日,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在这次战役中,我军以39000人的伤亡,歼灭和改编敌军1个总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1个师(内含两个骑兵旅),共52万余人。至此,除太原、大同、新乡、安阳以及有意暂时保存下来的归绥(今呼和浩特)外,华北地区全部解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进攻阶段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
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方针得到完满实现。在139天的作战中,共歼敌154万人,蒋介石赖以维护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
12月:新华社发布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12月30日,新华社,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指出: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国一切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1949年的主要任务。针对美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正在筹划“和谈”以及在革命阵营内部制造“反对派”的反革命伎俩,新年献词指出:“已经有了充分经验的中国人民及其总参谋部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一样,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新年献词向中外庄严宣告:“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