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大事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
1月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
1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进入川北后,在当地党组织、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2月7日,川陕苏维埃政府在通江成立。
2月:中央苏区反“罗明路线”
2月1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反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作出《关于闽粤赣省委的决定》,指责福建省委“形成了以罗明同志为首的机会主义路线”,并宣布立刻撤销罗明的省委代理书记及省委驻上杭、永定、龙岩全权代表的职务。临时中央随即在福建开展反对所谓“罗明路线”的斗争。3月,认为坚持毛泽东正确主张的邓小平等执行了所谓“纯粹的防御路线”,开始反对以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为代表的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5月4日,工农红军学校党、团员活动分子会议作出《关于江西罗明路线的决议》。接着,邓、毛、谢、古四人分别被派往农村或撤换职务。
2-3月:打破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2月-3月,国民党,调集三十多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灵活运用前几次反“围剿”中的经验,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在黄陂、草台岗战役中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人,缴枪万余支,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连成一片,红军迅速扩大到八万多人。
5月:察哈尔抗日
5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影响下,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中共党员)、方振武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任总司令,方振武任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任前敌总指挥,并通电全国,主张联合抗日,收复失地。抗日同盟军得到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援,很快发展到十万多人。从6月到7月收复多伦、康保、宝昌、沽源等四座县城,但由于遭到日蒋夹击等原因,同盟军处境日益困难,10月中旬同盟军遭到失败,方振武被迫流亡国外。吉鸿昌避往天津,后被国民党逮捕,在北平英勇就义。
6月:确立八一建军节
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7月11日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此后,“八一”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9月-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