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2月,6号教工宿舍楼破土动工,2002年 1月竣工,建筑面积6459平方米,投入资金500万元,容纳60户。
7月,购物中心破土动工,12月竣工,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使用社会资金70万元。
8月,①县委调整教育系统领导班子,博兴一中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团委升格为副科级。②完成了以中层领导竞争上岗、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校内低职高聘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9月,①高考本科上线279人,其中音、体、美本科录取75人,教学质量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②学校请北京教育专家到校作“3+X”高考改革报告会;派部分教师到青岛参加“3+X”高考改革研讨会。
10月,博兴一中工会被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会先进单位”。
12月,①评出博兴一中第二批名师:韦良志、何林华、陈英志、郑逢三、柳聪、魏礼堂、张志军、陈明奎。②召开六届三次教代会,通过2002年学校10件大事和工作目标,提交大会审议《博兴一中2001——2005发展规划》。
年内,学校幼儿园以双语教学、赏识教育、家园共育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教育”的经验在全国幼教杂志连载。并承担两项国家级课题。
2002年
2月,①2号学生公寓楼动工,建筑面积
6月,①21日,山东艺术设计学院·清华大学济南教学中心艺术类生源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博兴一中举行。博兴一中成为山东艺术设计学院艺术类生源培养基地。②学校面向全国招贤纳士,从高校招聘38名师范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8月,完成博兴一中《校志(1952-2002)》、《校友通讯录(1952-2002)》编写工作并印刷出版。
9月,①10日,学校在操场隆重举行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大会由副县长张国华主持,校长白长远、滨州市副市长祁维华、县长焦立平及教师代表何林华、校友代表孙建孟、学生代表李小双分别讲话。在校师生、往届校友及曾在一中工作过的老领导、老教工三千多人参会。会后,演出一台校庆文艺节目;校庆书画展于当日同时揭幕。②学校成立财务科。
2003年
3月,①为抗击“非典”,学校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消毒卫生,发放免疫药品。②校妇委会获县妇女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5月,校团委获县“五四” 红旗团委称号。
8月,①制定《新上岗教师培养计划》,落实青年教师帮扶责任制和教案审查措施,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②签署协议,以1760万元购买原博兴师范(含126亩校园,近2万平方米校舍及图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又投资300万元在其西侧征地75亩,筹建博兴一中西校区;③学校成立艺体部。
12月,中共山东省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工会为博兴一中工会颁发“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牌匾。
2004年
1月,7号教工宿舍楼动工,包括基础设施共投资970.4万元,
3月,科技楼及2号学生公寓楼相继竣工。
6月,①西校区8、9号教工宿舍楼修葺完成,安排教职工入住74户;②电子监控设备安装完成,2004年高考投入使用。
8月,高一13个班进入西校区。同时按照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普通高中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方案。
2005年
2月,学校实施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3月,①学校组织开展“校风整顿月”活动;②学校制定出台了《博兴一中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实施学校文化建设。
5月,组建首届校长助理团,由在职教职工代表、退休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16人组成。根据《博兴一中校长助理团章程》,每年9月重新成立。从第二届始校长助理团增为18人(增加青年教师代表2名)。
6月,投入37万元,为所有办公室安装空调。
7月,①高考应届本科一榜上线人数、过重点人数、过市线人数较往年均有较大突破,文理8个单科有5个学科列全市前5名,其中文科语文第二,理科语文第三,理科综合第五,综合评比列全市第五。②学校制定并开始推行《博兴一中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③根据学校年初提出的“
8月,①学校强化学生管理,整编高二、高三教学班,所有艺术班编入西校区,成立艺术中学,专门负责音乐、美术的教学管理,由副校长戴维信兼任校长;②学校撤销科研处,成立学术委员会,对原科研处职能进行调整,一部分归入教务处,一部分由学术委承担。
9月,2005年名师评选。首席名师:何林华;拔尖教师:唐逢春、陈明奎、刘君;骨干教师:王青松、罗学成、李在功、郑峰三、刘建胜、白素芹、刘振国、张英明、王晓芳、闫士海、柳聪、穆爱祥、蔡江、张志军、戴延秀、魏礼堂、赵冠辉、程洪涛。
11月,完成大暖工程。教职工宿舍楼、办公室、学生宿舍接上县热电厂大暖。
2006年
3月,“渤海书画界联谊会、渤海美术书法研究会”博兴一中分会成立。
6月,按照县委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西校区地产及相关设施进行资源整合,竞标拍卖,核价为2650万元,豪门集团中标。至此,原西校区属一中的尚有7、8、9号教职工宿舍楼,其他地块由豪门集团进行房产开发。
7月,①成立督查室,建立督查制度,实行责任追究;②高考8个学科有5个学科列全市前4名,其中理科语文、综合均为全市第一,理科数学第四名,文科英语第二名,文科语文、数学均为第四名,综合评估列全市第四名;③行知园,三省园、万竹园、孔子文化墙、梅园及文化长廊建成。
8月,学校调整管理运行机制,实行扁平化管理,落实级部管理主体地位,副校长包年级,处室、级部编制工作规范,管理更加规范。
9月,学校荣获“全国学校文化金奖”。
11月,《中国教育报》报导宣传博兴一中校长助理团发挥智囊团、参谋部、监督、检查作用,推动学校民主进程的经验及成效。
2007年
5月,①学校接待美国康州教育访问团,与莱姆----老莱姆高级中学结成姊妹学校;②学校校园东扩南延,土地用原幼儿园置换。至此,学校校园面积达到129.3亩。
7月,①高考文理过线总人数达326人,过省重点人数(165人)较去年翻了一番,舒彤、贾鹏飞同学均获得全县第一、全市第二。文科语文列全市第一,理科综合列全市第三,文科英语第四,另外三个学科(理科语文、数学、英语,文科数学)位列全市第五,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
8月,①学校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装修完成,室外游动电子屏建成。②操场一期工程竣工;③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学校聘请物业公司对校园安全保卫、卫生保洁、绿化等进行管理。
9月,①落实领导班子“五个一”的要求,领导班子、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建立《学校工作日志》。②天然气工程启动。
10月,香港元朗商会中学来学校参观访问。
2008年
1月,①被济南军区授予空军飞行员优秀生源基地;②获滨州市校产维护管理先进校荣誉称号。
2月,①学校贯彻省素质教育会议精神,拉开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序幕;②被滨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示范学校”。
5月,组织师生参与“汶川地震”救灾行动。
8月,高考本科录取478人,创历史新高。
9月,县教育局启动名师工程。我校范晓静、孙翠玲、刘君、王丽被评为县首批学科名师。
11月,①四号楼储藏室改造工程破土动工;②代表滨州市参加省“新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并顺利通过验收。
12月,①滨州市作协、博兴一中联合为王晓振老师举办作品研讨会;②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教育系统合唱比赛,学校代表队获一等奖 。
2009年
3月,①学校被滨州市教育局授予“市级教学示范学校”称号;②高标准钢结构学生餐厅建设工程启动,建筑面积5236平方米,总投资973.66万元。
4月,全省校产管理信息采集会在学校召开。
5月,①“和风”合唱团成立;②在京博集团、湖滨敬老院建立德育基地,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搭建了良好平台;③4号楼储藏室改造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6月,校史馆筹建工程启动。
7月,召开八届三次教代会,通过博兴一中五年规划。
8月,高考一本上线157人,普通本科过线及特长生录取达575人,再创历史最好成绩。
9月,①投资近100万元,新建老子文化墙、和园、校史馆,丰富了生物园内涵,学校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档次。②投资近300万元新建塑胶标准操场(操场二期工程),添置了必要的体育器械,为落实新课程方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③投资近120万元新建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地理室等,对原实验室进行维修改造;④张松龄被博兴县人民政府授予“感动学生的人民教师”称号(全县唯一);⑤罗学成、唐逢春、王晓芳、白素芹被评为县第二批名师。
2010年
3月,①10日,学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启动,
4月,学校以高分在滨州市率先通过省规范化学校复评验收。省检查组对学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推进新课程改革以及实施精细的现代管理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7月,洗浴中心建设启动。①太阳能集热系统安装工程,利用当年度山东省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资金18余万元,
8月,①高考普通本科过线457人,教育教学成绩实现新突破;②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室,主要职责是对教学工作做出督促、指导、检查以及考核评价;③“大仓库改造工程”启动,
9月,①强化学生管理,实行“全员值班”; ②郑焕刚、王树涛被评为县第三批学科名师。
10月,启动并长期开展“精品项目人人做”活动。
11月,①博兴第一中学家长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规范建立;②儒风社成立;③学校为“全国人文教育现场会”、“全省家长委员会建设现场会”提供现场;④
12月,周奎齐任博兴一中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