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兴一中的快乐时光
焦树田
在博兴一中上学三年,那是我一生中一段快乐的时光,许多往事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1953年7月初,我从北京小学毕业后返回家乡,考入了博兴中学(博兴一中前身)初中2级,编入3班,班主任是张韵生老师。当时学校初建,条件简陋,生活艰苦。学生一日三餐,吃的是红高粱窝头,早晚餐就咸萝卜条,中午一碗菜汤;住集体宿舍,三间屋住三十多个人,睡木板大通铺。老师们食宿条件也不好,粗茶淡饭,两三个老师住一间小屋。在这艰苦困难之中,老师和学生却都情绪高涨,十分乐观。老师们辛勤工作,同学们刻苦学习,课余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校园充满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每天晚饭后,学校成了欢乐的海洋。一些老师凑到一块跳舞,带头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名叫韦翠芬,二十多岁,是从大城市来的,穿着比较时尚。她课讲的好,同学们都喜欢听;舞也跳的好,脚步轻盈,舞姿优美,吸引来老师和同学不少羡慕的目光。老师中有几位戏迷,数学老师张广和唱青衣,用假嗓,那唱腔真象一个坤角;地理老师陈聿修唱须生,《空城计》、《借东风》、《甘露寺》等选段是他的拿手好戏;语文老师吴乐天操琴,虽然右臂有残(臂弯伸不开),可胡琴拉得好,很会包弦,拉起琴来神采飞扬十分投入。美术老师刘芳圃喜欢唱歌,美声唱法,声音高亢嘹亮,很有穿透力,学校和县城举行文艺晚会他必登台,一曲“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响遏行云,赢得热烈掌声,满堂喝彩。
各班同学也很活跃,晚饭后在教室前的空场里,有的班站起队来唱歌,有的班围成一圈或跳舞,或做游戏。歌声并不十分动听,舞姿也并不优美,但很热闹,同学们都觉得快乐。我们班转来惠民子弟小学毕业的三个同学,其中两个女生,性格活泼,能歌善舞,只要同学们鼓掌欢迎,她俩就唱起来、跳起来。她俩还主动教全班同学唱歌跳舞,所以我们班是当时全校最活跃的一个集体。
学校组织了文艺队,由各班挑选出的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同学组成,有合唱队、舞蹈队、话剧队、民乐队(人员有交叉),音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学校文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在紧张的工作与学习之余,得到生活的调节,享受到欢乐与愉悦,那感觉真好。虽然六十年过去了,眼前还常浮现那翩翩舞影,耳畔犹有那歌音缭绕。难忘啊,在博兴一中那段快乐的时光。